●1954年黃家照片。 作者供圖

黃維樑(學(xué)者)

955年初夏,母親帶著我和弟妹從故鄉(xiāng)舟車跋涉到香港「依親」,那時我8歲多。故鄉(xiāng)是廣東省澄海縣東湖鄉(xiāng),家在黃厝巷。父親在香港任職,一兩年回鄉(xiāng)探親一次,幾乎每次都對人口增長有貢獻;兄弟妹連我5人中,有3個就是這樣誕生的。

澄海縣(後來改稱澄海市,如今則為汕頭市的一個區(qū))近海,不富庶也不貧窮;母親能幹,勤奮持家,一家無憂衣食。我是接生婆和阿嬤(奶奶)在家裏合力推出世界的,時在午後。我生肖屬狗,母親常說這正是狗仔吃飽午飯後睡覺的時間,不用操勞辛苦。夏天的晚上,黃宅的大門敞開,地上鋪了涼席,我塗了爽身粉,阿嬤陪著我,給我講故事。如果恰逢堂哥從汕頭市回來,他的留聲機一開,《包公會李后》的故事就伴著甜美的潮州音樂依依啊啊唱出來。母親說我學(xué)會了哼好幾句。另一個堂哥有個寶貝口琴,有時教我吹幾下,新鮮感和滿足感就都來了。大哥讀初中,打乒乓球,球拍上有「眼明手快」4個字,是打比賽贏得的,說起來無比自豪。

黃宅有個外場(庭院),擺著兩缸蓮花,賞花或賞葉,都令我流連。離家遊玩,只有一二百米之遙的月排池和關(guān)爺宮(關(guān)公廟)。宮前的空地是個小墟市,母親在此買菜,與厝邊(鄰居)交換資訊。最大陣仗的外遊是「入城」,即到澄海城內(nèi),母親購物,並看望獨居的姑媽,我在襁褓時期她曾照料過我。

生命史的新篇章在我滿6歲後開始:我讀小學(xué)了!是班主任眼中的乖學(xué)生。一次課外活動是傍晚入城觀潮劇,散場後回家,路上我有點昏昏欲睡的樣子,班主任竟然把我揹起來;半睡半醒之間,我聞到她髮叢間一股幽香。是70年前的事了,寫此文時,那段路程特有的芬芳彷彿仍然飄逸著。

1954年秋天,父親從香港回鄉(xiāng)探親,心血來潮,要拍一張全家福的照片。於是我們穿著整齊,浩浩蕩蕩入城到照相館拍了唯一在家鄉(xiāng)拍的照片。我自然珍藏至今,且在我的散文集中作為插圖。此照片至今不褪色,其沖印素質(zhì)之高,令人驚嘆。

永不褪色的還有一些文字和歌聲。黃宅裏的廚房,有個放存食物的紗窗小櫃,櫃門上寫著「飲和食德」4個字,出自父親的手筆。父親小學(xué)畢業(yè),鄉(xiāng)人稱他秀才;他好讀書讀報,字寫得漂亮。我覺得「和」與「德」都是好意思,小小心版上,就深刻鐫上了這幾個字。幾十年後我撰文呼籲實踐「光盤行動」,引用這幾個字,並說明乃出自孫中山先生的題詞,其中有古人的美意。

我家衣食無憂,但絕不浪費食物。母親從鄉(xiāng)下到後來移居香港,一直諄諄告誡:碗裏每一顆飯粒都要吃光,否則將來娶的媳婦會是個麻子。一粥一飯當(dāng)思來處不易,不要浪費食物,成為黃家的家訓(xùn)。

父親寫「飲和食德」時,我沒有目睹他揮筆。他寫「抗美援朝,保家衛(wèi)國」時我卻是親睹全過程的。那一年我大概五六歲,父親從香港回來探視我們。有一天,他煞有介事搬來一張板凳,站上去,手拿著粉筆,用力在黃宅一幅牆上寫上這8個大字。寫完讀出來,好像也沒有怎樣解釋過,大概認為我年紀太小不懂事。我卻一直記得當(dāng)日的情景。當(dāng)年父親人在香港,讀報知道朝鮮正在發(fā)生的事,回鄉(xiāng)後寫下這份「大字報」,反映他的愛國情懷。

也在我五六歲的時候,一個歌聲從什麼地方響起來了。那時我不太懂歌詞,也不會用什麼雄壯之類字眼來形容,卻絕對是一曲難忘。很多年後在香港,偶然聽到這首歌,如寶玉初見黛玉,興起一種如逢故人之感?!肝逍羌t旗迎風(fēng)飄揚,勝利歌聲多麼響亮;歌唱我們親愛的祖國,從今走向繁榮富強……」句句令我振奮激動。

在香港的大學(xué)畢業(yè)後留學(xué)美國,神州大地仍百廢待興。遊子身處當(dāng)時世界最強大的美國時,那種盼望國家美麗起來、強大起來的心情,一與「從今走向繁榮富強」的歌聲相遇,就只有熱淚盈眶。如果我喜愛的樂曲可分為陽剛和陰柔兩類的話,《歌唱祖國》是我陽剛類的最愛。

國家繁榮富強需要全民的努力,科技人才和人文人才都要作出貢獻。我親睹國家興旺發(fā)展的歷程,自覺在人文的崗位應(yīng)貢獻微薄的力量。1997年7月1日在香港回歸祖國的那一天,我發(fā)表了一篇抒發(fā)心聲的文章,題目就是《從今走向繁榮富強》。發(fā)表時我眼睛有故鄉(xiāng)裏父親所寫「保家衛(wèi)國」的文字,耳朵有故鄉(xiāng)裏《歌唱祖國》的聲音。(本欄目逢周一出版)